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21日
雒炳辉:永丰攻坚战光荣负伤
本报记者 李振平 安传龙 韩俊亮
文章字数:2,557


  老兵档案
  雒炳辉,男,汉族,1931年2月出生,山东宁津县人。1946年12月参加革命,1948 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排长、副队长、副政治指导员、政治指导员、保管员等职。1988年4月离休。
  “当兵打仗,我经历过枪林弹雨,看见那么多战友倒在敌人的枪炮下,我比他们幸运。多干点活,多受些累是应该的。和他们失去生命相比,苦和累都不算啥。”93岁的渤海军区教导旅老战士雒炳辉说。
  10月17日,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二十二团通达社区,记者走进雒炳辉的家里,听这位老战士自豪地讲起渤海军区教导旅这支英雄部队的故事。
  西征首战大捷
  说起教导旅,雒炳辉很自豪:“我是渤海军区教导旅一团五连的。”
  雒炳辉是山东宁津东雒村人。小时候,雒炳辉上过私塾。
  三五九旅到渤海区征兵时,雒炳辉积极响应,应征入伍。“我要当兵,我家分到了土地,感谢解放军,感谢党。”雒炳辉说。
  1947年2月,山东渤海军区教导旅在阳信县老观王庄成立。全旅统一配发了黄军装。16岁的雒炳辉又瘦又小,军装穿在身上又宽又大。
  练兵开始了,体能训练很累,雒炳辉从不叫苦。在部队能吃饱穿暖,他觉得很满意。
  1947年10月,部队开始以“野外大练兵”的名义踏上西进征途。11月下旬,在河北武安,山东渤海军区教导旅归属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建制序列,开始了收复延安、解放大西北的征程。
  行军中,雒炳辉和战友每人要带一百发子弹、一支中正式枪、四个手榴弹。
  一路上行军很辛苦。部队从10月底走到12月中旬,一路上风雨无阻,到达山西运城时,天已经很冷了。
  运城是晋南战略重镇,城防工事非常坚固,城内遍布街垒和各式巷战设施,城外壕沟纵横,堡垒无数。
  在战前,王震在全纵大会上作战斗动员:全体指战员要不怕吃苦,打下运城过大年。
  全旅官兵群情振奋,积极请战,争取首战立功。
  开始攻城了,炮火连天,硝烟弥漫,战斗异常激烈。几处城墙被炸开口子。攻城突击队的几次冲锋都被击退,伤亡很大。
  于是,前指立即对兵力进行调整,速从渤海军区教导旅二团、三团各抽出一个营至运城,加强攻击力量。
  初生牛犊不怕虎,渤海军区教导旅投入战斗的各个连队都是清一色的新兵。
  枪炮一响,这些山东兵们根本不知道害怕,冲起锋来争先恐后,个个勇猛无比。战士们从多处撕开的口子攻入城中,与敌人展开了巷战。
  最后,我军攻克运城。此役激战七天七夜,守敌大部被歼。
  首战告捷,这些渤海子弟兵经受住了战火的洗礼,增长了克敌制胜的信心和勇气。
  战争已经过去70多年了,雒炳辉依然清晰地记得。
  永丰攻坚战光荣负伤
  在运安战役中,令雒炳辉难忘的还有他的老乡傅炳申巧摆“迷魂阵”俘敌的战斗故事。
  运城的解放,使安邑守敌极度恐慌,连夜突围,向着临汾方向仓惶逃窜。
  副旅长贺盛桂率领一团、三团抄近路快速跟踪追击,在汾河北岸堵截逃敌。
  在追击敌人的过程中,一团一营三连副班长傅炳申收容了七个伤病员。他们来到汾河南岸,突然发现河对岸有一股敌人零乱而慌张地走着。
  为了给敌人摆“迷魂阵”,傅炳申带一名战士先过河,其他人在南岸隐蔽好,见机配合行动。他唱了一出“空城计”,没费一枪一弹就把几十名逃敌全部俘虏。
  在当地民兵的配合下,刚把俘虏押到汾河南岸,他们又见一大股敌人从对岸欲过河南逃。
  傅炳申再次给敌人摆了个“迷魂阵”。他把战士和民兵作了部署,一部分人看押俘虏,另一部分人分成三个战斗小组,沿河滩占领有利地形隐蔽。他自己带一个小组,把住敌人必经的滩头阵地。
  等敌人来到河边十几米时,傅炳申带着一个端机枪的战士跃上沟坎,向敌人喊道:“弟兄们,你们被包围了。你们前面一个连刚刚被我们缴了枪,你们呢?是缴枪还是较量较量啊!”
  敌人被这突如其来的袭击吓懵了。这时,敌人右方突然响起“哒哒哒”的机枪声,敌营大乱。傅炳申趁机下令:“弟兄们,快放下武器!”敌人乖乖地执行了命令,全部做了俘虏。
  他们两次俘获逃敌334名,被誉为“孤胆英雄”。
  永丰攻坚战是部队西征以来打得最惨烈的一次。那是1948年11月,十六团、十七团先是攻克东马村,俘敌1100余名。总攻开始后,独六旅(原渤海军区教导旅)集中山炮炸开北面寨墙。十七、十八团从各个突破口勇猛冲入寨内,并向里面纵深突破,与敌人展开巷战。经过激烈战斗,我军全歼敌七十六军,活捉敌军长李日基。
  十六团顽强阻击增援之敌,打退敌人多次集团冲锋,将其阻拦在距永丰镇5公里处,完成任务后,主动撤离。
  这一仗,独六旅俘敌2064人,但是也付出了死伤1200人的沉重代价。
  战后,在二纵召开的英模大会上,雒炳辉所在的十六团一营受到表彰。
  雒炳辉在永丰攻坚战中光荣负伤。雒炳辉说,他很幸运,只受过两次轻伤。炮弹皮打在腿上,轻伤不算啥。在他眼里死不了人的,就是轻伤。
  雒炳辉当的是卫生员,一直在卫生队照顾伤病员。来来回回地运送伤员,给他们包扎、救治,他见过了太多的血腥和死亡。
  “我现在的生活,我很多的战友们都没有见过,我很知足。”雒炳辉轻轻地说。
  从事保管工作一丝不苟
  1949年,识字的雒炳辉成了一名报务员。这个工作他一直从事了6年。雒炳辉觉得这个工作虽然重要,但是自己年轻,应该到更艰苦的地方去。
  1950年,部队到达新疆,开始屯垦戍边。在雒炳辉的一再要求下,他从师部调到了团部,领着人开荒种地。
  雒炳辉干活肯下苦力,吃苦干活总走在前面。当他知道连队的生产条件更艰苦时,他又要求到连队去开荒。就这样。雒炳辉又从团部到了连队。在连队,他当副连长,带头和大家一起从事生产。
  后来,因为雒炳辉为人公正,处事公道,组织上又派他到学校当管理员。
  在那个物资缺乏的时代,管理员可是个“肥差”。雒炳辉管理的库房里有羊毛、煤、煤油等生活常用物资。
  以前学校冬季分煤,是班里指派人去管理员那里拉煤。雒炳辉当管理员却反过来了。他事先把煤分好,然后用小推车送到各班门口,再招呼大家推走。他说,这样做是怕孩子们在推煤的过程中浪费。
  所有的东西,雒炳辉都按规定登记造册,一支铅笔都不能出差错。要是别人在路上捡到东西,交到他那里,他也会登记上。他在保管员岗位上一直干到离休。
  雒炳辉住的是一楼,60多平方米的房间收拾得干净整洁,3个子女轮流来照顾他。
  虽然离开家乡已经70多年了,但是雒炳辉最爱的依然是家乡的味道。他的儿子雒建军说:“我父亲爱吃面条、包子、饺子等面食,还爱喝玉米粥。”
  雒建军兄妹三人都是在新疆工作,他的儿子目前在库尔勒工作,可谓是一代一代接力建设新疆。
  “我现在的生活很好。国家每个月给我发工资,生病住院还报销。我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雒炳辉说。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