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探寻老渤海印记
范志宏
  前几日,穿越护城河,来到惠民县城西北角,懒懒的阳光透过稀疏的叶子洒落下来,一处明清建筑群落在衬映下愈显古香古色。这里便是渤海革命老区机关旧址。
  渤海区成立于1944年1月,由原冀鲁边区和清河区合并而来,版图最大时北抵天津南部,南至淄博北部,西到冀鲁边境,东达潍坊西部,有5万余平方公里,人口1100多万,党政军机关就设在今惠民县境内。1950年5月,为适应新中国成立后大规模经济和社会建设需要,渤海区撤销,所辖县市分别划归新建的山东省惠民、德州、淄博、昌潍、济南、泰安等专区和河北省沧县专区。从此,渤海区成为消逝在历史深处的一个特定区域和特定名词。
  “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个老棉袄放在担架上。”来到滨州工作之前,我就时常听起老渤海军民的感人事迹,一直向往着到这里走一走、看一看。在一个周末,我驱车专程来到这处机关旧址,透过历史的印记,走进血火交织、硝烟弥漫的峥嵘岁月。
  临门而立,“渤海革命老区机关旧址”匾额映入眼帘。进入正门后,走过通道区,便是渤海革命史第一院落、第二院落、渤海革命老区机关旧址院落、主题广场和英烈碑廊等5个展区。那一张张泛黄的照片、一件件真实的文物,讲述了渤海区军民一心支前抗战、夺取胜利的光辉历程,让人感受先辈们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让我触动最深、最为震撼的便是英烈碑廊。这条廊道的一侧,是由黑色大理石拼接而成的长碑,碑上刻着1982个名字,那是抗战和解放战争中英勇牺牲的惠民籍烈士。其中最小的一位是全国罕见的“婴儿烈士”,牺牲时才出生三天,是一位刘姓大娘的孙子。大娘为了保护八路军战士托付给的孩子,在日军逼迫下忍痛交出了自己的亲孙子。
  这般军为民、民爱军的场景就在渤海区土地上上演着。作为解放战争时期山东唯一没有被国民党军队占领的地区,渤海区近20万子弟踊跃参军,80多万民众推着独轮小车支援前线,成为华东战场的“兵源地”“大粮仓”,55308名革命烈士血洒疆场。董存瑞式爆破队长、刘胡兰式女英雄吴洪英……英烈们诠释了何为“不屈不挠、艰苦奋斗、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老渤海精神。
  一座丰碑斗争史,千秋伟绩渤海魂。硝烟早已远去,历史不会忘记老区军民付出的热血和汗水。老渤海精神将永远激励渤海子弟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拼搏奋进、建功立业。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