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2024年10月17日
以盐碱特色助力“齐鲁粮仓”建设
滨州国家农科园区打造黄三角盐碱地农业技术创新高地
文章字数:1,257
  本报讯(记者 李淑霞 通讯员孙艳刚报道)近日,记者在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大开放、大改革、大发展,全面提升八大品质——亮进度”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山东滨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积极对接“齐鲁粮仓”建设,围绕粮食作物开展了大量的耐盐碱良种、模式创新及成果推广工作。仅今年,园区就试验超过5000个优质耐碱麦组合,种植方式由密集条播转变为宽幅精量播种,开展3批1800余份玉米新品种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累计筛选16个耐盐碱玉米品种(系),下一步将遴选3个高产组合加入冬季玉米复配计划。
  目前,园区自主研究的小米-玉米周年集约化丰产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同时,还引种芝麻、高粱等谷类、豆类作物品种40余个。其中,新选育的杂交小麦“京农607”对照增产19.13%,增幅居全国领先水平;小麦全幅匀播增产101公斤,增幅23.29%,创下新纪录。
  园区坚持“大食物观”,不断拓展盐碱地农业的“外延”,从“粮袋子”延伸到“果盘子”“菜篮子”。园区与省内外知名农业高校院所合作,引种瑞香红苹果、山农酥梨、月光枣等近2000株,汇集国内6个区域的杜梨、豆梨资源,自主选育的早熟梨性状明显优于市场其他品种;开展5个葡萄、20个航天蔬菜、210个藜麦的品种试验;引种金花葵、板蓝根、艾草、丹参等10余种中草药,与滨州市中医医院、滨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开展中医药(药食同源)全产业链项目合作。在此基础上,园区将紧抓盐碱地综合利用战略契机,以盐碱特色助力“齐鲁粮仓”建设,争取成为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区域“齐鲁粮仓”耐盐碱良种创新推广高地、生态优质高产栽培模式示范区。
  做“齐鲁粮仓”的种质资源库。力争在盐碱地作物良种繁育上取得更大成绩,在未来2至3年内,繁育耐盐碱高产粮油、林果作物良种3至4个,创新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盐碱地高产栽培、盐碱地改良等技术4至5项,将园区打造成黄河三角洲地区具有显著代表性的盐碱地农业技术创新高地。
  做“齐鲁粮仓”项目孵化器。合理划分项目类别,聚焦盐碱适生、高产优质的粮油果蔬品种引种、创新,研究配套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强化相关项目的储备和实施。聚焦研发平台类项目建设,建设一批面向黄河三角洲,服务区域重点农业产业的高能级研发平台,进一步强化青岛大学院士成果示范基地、渤海红枣良种繁育中心等12个科创平台建设,为农业科创资源集聚和项目开发夯实基础。强化农业高新技术项目孵化,精准对接全市粮食加工、食用油生产,以及特色林果、中草药产业等千亿级发展集群,以项目孵化支撑产业发展,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需求、易复制的现代农业项目和技术。
  做“齐鲁粮仓”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协同农业农村和科技部门,做大做强滨州市现代农业技术创新推广协会,将协会做成全市知名技术培训交流平台、项目推介合作平台、先进农技农艺推广培训平台、农业科技转化全要素全流程合作平台。做精做细滨州先进农业技术创新成果展示区,突出先进技术的集聚,做好科技成果的中试,有效打通先进农业技术的供需两端。更加注重杂交小麦、无絮柳、玉米等良种繁育,强化“冬枣-羊肚菌间作”“双季葡萄”“全幅云播”等经济效益,让更好的技术尽快惠及更多农民。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