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2024年09月27日
坚持守正创新 推动思政课建设
高燕
文章字数:1,262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是对新时代新征程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再宣示,擘画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蓝图,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深入学习领会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发挥好思政课教师的育人优势,推动三中全会精神及时准确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多出高水平学术研究类成果,为中国式现代化生动实践提供强大的人文社科思想武器。自觉把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作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科学的工作方法推动思政课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源源不断培养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时代新人。
  首先,思政课建设必须坚持守正。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必须立足思政课课程属性和教育教学规律。
  坚持方向之“正”。思政课要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战略属性、民生属性,把思政课建设作为党领导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以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为引领,立足新时代伟大实践,不断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确保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后继有人。
  守住本质之“正”。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就是要让思政课教学更加符合、更充分反映、更集中体现思政课本质属性要求。偏离了这一本质,背离了这一本质属性,就违背了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初衷,也难以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
  遵循规律之“正”。思政课教学是一门科学,其科学性既体现在以马克思主义为主要教学内容的理论科学性,也体现在以立德树人、铸魂育人为主要教学任务的教育活动的科学性。以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和青少年思想发展规律为根本遵循,这是思政课教学科学性的体现,也是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其次,思政课建设必须改革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必须通过改革创新破解瓶颈痼疾,提升育人实效。
  教学内容上的常讲常新。思政课的实效性取决于讲授理论对社会现象和问题的解释力,这就要求思政课的内容必须适应时代变迁和形势发展。国内外形势、社会发展变化较快,思政课教学内容要跟上时代,只有不断备课、常讲常新才能取得较好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上的求变求新。当今世界科技革命正以日新月异之势推进,互联网、大数据、生成式人工智能等不断升级迭代,带来社会和观念变革的同时,也酝酿和推动着教育的革命、课堂的革命。这些新技术新事物对青少年具有天然的吸引力,思政课必须自觉回应新科技的召唤,以新技术新方法助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
  思维方法上的辩证创新。思政课要教会学生科学的思维。思政课教师给予学生的不应该只是一些抽象概念,而应该是观察认识当代世界、当代中国的立场、观点、方法。思政课教学是一项非常有创造性的工作,要学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善于运用创新思维、辩证思维,善于运用矛盾分析方法抓住关键、找准重点、阐明规律,创新课堂教学,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
  作者系滨州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