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2024年09月18日
发展品质更高:
开辟滨州发展全“新”天地
本报记者李伟伟通讯员杨萌陈俊松陈聪刘清泉毕镭华李娜
文章字数:3,153

  风起河海,大潮奔涌,千帆竞发。
  今年以来,滨州上下紧扣“大开放、大改革、大发展”工作主线,聚焦市委“1+1188”发展格局,打响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工业经济“三大战役”,锚定“发展、科创、开放、服务、文化、环境、民生、平安”八大领域品质追求,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转型路径、经济结构、产业层次实现更大突破、更大跃升、更大发展,全市多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增速位居全省前列,城市发展呈现战略性、突破性、引领性变化,品质滨州建设迈出新步伐、开创新局面。
  塑造发展新优势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发展才是硬道理”,是一个具有理论涵容性与实践指导性的重要命题。
  滨州在推动“八大品质”建设中,将“发展品质更高”列为首位。“更高”就是既要稳增长,又要优结构,更要可持续。
  项目是稳定经济增长的“压舱石”,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必须抓项目。
  滨州持续强化“项目为王”的鲜明导向,以项目建设稳增长、促发展,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以项目建设之“旺火”点燃高质量发展“强引擎”。
  在沾化临港产业园,独特的“渔、盐、光”复合模式将高标准的光伏电站建设在盐碱养殖水域上方,一排排比肩接踵的太阳能光伏发电板,形成一片连绵的光伏“海洋”。
  宏烨新能源有限公司的2GW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总投资102亿元,是目前全球单体最大的渔光互补发电项目。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省“渔光互补、源网荷储”示范基地重要组成部分,成为鲁北盐碱滩涂地千万千瓦级风光储输一体化基地重要一环。
  随着京博动能转换综合体、滨华碳三碳四、鲁北万润锂电等百亿级项目陆续建设投产,滨州传统产业提质增效的步伐更加坚定,新兴产业提速壮大的态势更加强劲,平台载体提档升级的支撑更加坚实。
  渤海首个千亿方大气田——渤中19-6凝析气田滨州天然气处理终端工程项目正式投产,项目高峰年产天然气30亿立方米,有效替代煤炭消费,全市万元GDP能耗比2021年累计下降28.99%,提前两年完成“十四五”任务目标。
  今年1-7月份,滨州省级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列全省第1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7%,连续50个月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民间投资占比64.5%,较2022年底提高2.3个百分点。
  多能互补、绿意十足,传统能源加快转型,清洁能源加快替代,滨州的绿色发展“风光无限”。
  滨州依托鲁北盐碱滩涂地千万千瓦级风光储输一体化基地建设,探索“风光同场”清洁能源开发模式,加速“新能源+”产业链条延伸,推进新能源与旅游、盐田风光等特色产业深度融合。
  滨州着力打造国内一流锂电基地,规划建设“一港四园”,建设全国最大的风电装备产业基地。目前,每年可生产各种风电铸件30万吨、结构件3000套,其中风电轮毂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第1位,新的千亿级产业集群加速崛起。
  今年上半年,滨州“四新”经济增加值同比增长10.2%,列全省第1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6.7%,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6.4%,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科创动能。
  高端铝业、精细化工、智能纺织、食品加工、畜牧水产五大千亿级优势产业集群优势重塑,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医药健康、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不断壮大,金属板材、商用厨具、绳网等特色产业享誉海内外,氢能、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加速布局,去年滨州工业营收达到1.4万亿元,连续三年入选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发展新优势正不断催生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提升发展新质效
  由“量”到“质”飞跃,滨州坚持以质取胜,以量变的积累实现质变的突破。
  2023年,滨州市在全省首发、全国率先成体系构建起“1+8”品质城市评价标准体系,实现了城市发展品质由定性评价到定量评价的转变,这也意味着品质滨州建设成效更加可观可感。
  对品质的追求,体现在对标准的高要求上。滨州企业主导和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8个、国家标准380个、行业标准424个,滨州质量标准体系逐步构建;
  中裕食品获得省长质量奖,是全国唯一一家拥有自主育种能力的小麦加工企业,有全国最长最完整的小麦产业链,“一粒小麦”可变成10大类600多种产品,新鲜、高质的产品每天“走”进全国30多万家超市,600多家机关单位成为团餐用户;
  开泰抛丸成为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这个企业长期深耕抛喷丸装备和金属磨料,清理成套设备产品在全国、全球的市场占有率都是第一,并购了4家海外企业,成为国际标准、行业规则的制定者;
  ……
  标准引领品牌。滨州通过标准化建设,打造了一个个在全省、全国乃至全世界叫得响的大品牌、好品牌。
  滨州有53项产品产量或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第一、15项位居全球第一;培育了1家世界500强企业、5家中国500强企业、6家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企业、9家中国制造业民营500强企业;有13个省长质量奖及提名奖、17家“好品山东”企业;23家企业入围“中国品牌价值榜”,上榜企业数量、品牌强度、品牌价值分列全省第1位、第2位、第3位;67家企业入选山东省高端品牌名单。
  为什么会涌现出如此之多的“滨州好品”?是什么让“滨州品牌”的含金量越来越高?
  这背后,源于滨州“党委政府重视质量、企业重视质量、社会各界重视质量”的浓厚氛围,是一座城市对“质量就是生命”的敬畏和执着。
  滨州先后印发《关于深化质量强市建设的实施意见》《质量提升2024年行动计划》等文件,积极推进质量品牌一站式服务体系建设,建立了品牌培育、保护、激励机制。滨州每年拿出至少2000万元作为品牌培育专项资金,有力激发了企业和社会各界追求质量的热情。
  滨州企业始终坚持质量为本,在专长细分领域精耕细作。首席质量官作为对企业质量安全工作全面负责的质量主管人员,行使质量安全“一票否决”权。滨州规上企业首席质量官持证数量是全省平均水平的2倍。
  在滨州,“质量强市”成为一种追求、一种习惯、一种文化。全市上下始终把对质量的追求融入品质滨州建设的每一个领域、每一个环节,推动质量强市建设行稳致远。
  展现发展新图景人才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第一资源。凡是大量吸收本地、全国乃至全球人才的城市,必然形成汇聚人才的“马太效应”,构建起一座城市长远发展的“基本盘”。
  近年来,滨州市持续完善人才“引育留用评”体系,连续举办五届滨州人才节,5年来累计引进本科及以上大学生7.3万人,其中硕博士8100多人。今年以来,全市新增1处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2家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校实训基地达到1090个,职业院校专业产业匹配度达到80%,滨州人才效应日益凸显。
  一座城市的发展,不仅需要与人才的“双向奔赴”,也依赖于广大人民群众同心同向,共绘城市美好蓝图。
  “发展品质更高”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这一逻辑,恰恰是“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生动体现。
  滨州市委书记宋永祥指出,要把群众的“心上事”变成我们的“上心事”。滨州市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坐到群众炕头、想到群众心头、干到群众点头,用前所未有的力度支持民生投入、出台惠民政策、落实民生实事,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民生需求。
  全市基本医保参保人数超过371万人,社保、医保、低保水平稳居全省前列;今年1-7月,城镇新增就业2.53万人。
  一组数字显示,滨州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正在逐步缩小。今年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6.3%,高于城镇居民增速1.2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底的1.93缩小为1.71,老百姓的“富路子”更多、“钱袋子”更鼓、“好日子”更红火。
  当下,滨州深入开展“在滨州、知滨州、爱滨州、建滨州”主题实践活动,打造全国首个“心安城市”,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城市、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国家体育公园城市、国家康养示范城市,让每个人在滨州都能心安顺遂、人生出彩、梦想成真,凝聚起建设品质滨州的强大合力。
  民之涓流,城之壮阔;城之美好,民之所向。承载着400万滨州人民对高质量发展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滨州驰而不息,以深厚的为民情怀,不断实现“发展品质更高”,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最美滨州篇章。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