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2024年09月10日
滨州教育巡礼:
奋战品质滨州建设主战场 争当城市发展主力军
本报记者刘清春通讯员韦良时冯其泉
文章字数:3,969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顶格倾听、顶格研究、顶格协调、顶格推进,“教育的事优先办,孩子的事加急办,老师的事重点办”,以尊师重教的系列举措,办人民满意教育。
  2024年,无论是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还是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滨州都取得了优异成绩,成为全省唯一获批省级义务教育教学改革试验区的地级市,高考考出了历史最好成绩……聚焦提升“八大品质”、主动融入“三大战役”,滨州教育交出了一份好答卷。
  在第40个教师节到来之际,让我们一同巡礼滨州教育。
  坚持“教师为魂、质量为本、均衡为基、改革为先、特色为要”,滨州教育成果丰硕
  近年,全市教育系统锚定“办成办好一流教育”目标,坚持“教师为魂、质量为本、均衡为基、改革为先、特色为要”,成果丰硕。省对市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连续3年获评“优秀”,市教育局连续2年获“全市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优秀等次”和“突出贡献奖”,教育高质量发展稳步成势。
  “教师为魂”引领人才培优——近年,我市对教师编制全市统筹,足额配齐;近三年招聘教师5667人,引进高层次人才600余人;在全省率先实施委托高校培养师范生试点,已招收委培师范生1216人;滨州教师队伍改革经验在教育部现场会上作经验介绍。2023年,42名教师获评齐鲁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入选比例列全省第3。齐鲁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分别达到44人、12人、11人,排名全省前列,实现教育人才招引的数量、质量“双突破”。
  “质量为本”聚力立德树人——近年,我市全面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县中振兴”计划、强课提质和强科培优行动等工作,学校办学水平、育才育人水平实现有效提升。北镇中学、滨州市第一中学、滨州实验中学、邹平市第二中学、惠民县第二中学5所高中获评“山东省首批省级特色高中”,7个优势学科被评为“山东省普通高中学科基地”。近两年相继承办第六、第七届家长大会,大会长期落户滨州,4次获评全国“家校社共育优秀实践区”,家校社共育经验向全国推广。
  “均衡为基”推动优先发展——近年,我市投资200余亿元实施系列教育民生项目,大力新建改扩建学校和扩增学位,56人以上大班额“清零”;76个教育集团实现义务教育全覆盖;在全省率先为农村小学生提供免费营养奶,三年来受益学生40余万人次。2023年,新建和改扩建9所中小学(幼儿园),新增小学学位1.76万个,保障“历史最高峰”7.4万名一年级新生有序入学。学前教育加速普及普惠,新增省级示范园和市级一类园147所,全市优质园占比、在公办园就读的幼儿人数占比居全省第一方阵;义务教育迈向优质均衡,“强校扩优”行动覆盖乡村学校456所、覆盖率100%,120所乡镇薄弱校全部纳入集团化管理,列全省第一位;年资助学生20余万人次,年发放(免除)资
  助金近2亿元,年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1亿余元。平安校园深度巩固,2023年在全省16市中唯一实现学生“零非正常死亡”,省对市高质量发展考核的“校园安全”指标4年居全省榜首。
  “改革为先”驱动开拓创新——近年,滨州教育综合改革持续深入,校园足球改革以全国第一的成绩获评“全国优秀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创成全国示范区;我市实施产教融合型、实业创新型“双型”城市建设,2021、2022年先后成为“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试点城市”、“全国职业教育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2023年,成立11个产教联合体及行业共同体,“校企合作”企业突破1000家,新增42个“订单班”,建立院校实训基地1056个,围绕产业新增中职专业17个,职校专业与优势产业匹配度提升至77%,入选山东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明显市。
  “特色为要”促进校地融合——近年,我市将“与大学搞好互动”作为发展要事,积极推动高等教育资源扩容和校地深入合作。2023年,成立滨州开放大学,高规格举办山东高校滨州行活动。山东航空学院更名成功,并完成首届硕士研究生招录。滨州医学院滨州校区在校生达4000人,规模超过2002年两地办学前水平。滨州职业学院以优秀等级,通过“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中期评价验收,升格职业技术大学工作加速推进。滨州科技职业学院招生人数创造新高,正在建设新校区。滨州康养职业学院筹建工作进展顺利。
  以三项行动、三个平台、三个夯实,全面提升滨州教育品质
  2024年,我市开展三项行动,强力驱动教育“质量提升”。
  开展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提升行动。建成全市学前教育招生平台,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两阶段的招生入学实现“一网通办”;普惠园覆盖率由87%提高到90.2%,提前完成年度目标和“十四五”规划目标。整市入选“省级学前教育游戏实验区”,邹平在全省首批被认定为“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市区”,持续写好“幼有优育”新篇章。
  开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提升行动。强校扩优行动覆盖率达到并稳固在100%,列全省第一。共创建省级教育强镇筑基试点镇16个,投入1766万元提升办学条件,并实现省、市、县三级试点镇全覆盖。新创建10所省级乡村温馨校园,省级乡村温馨校园总数达到43所,促进乡村学校内涵发展。获批山东省义务教育教学改革试验区,是唯一入选的地级市,全力打造省级教学改革示范样板。
  开展普通高中“特色发展”提升行动。启动实施全市普通高中办学质量达标行动,全面推动教育教学、办学条件、基础保障等标准提升。成功创建7个省级高中学科基地,创建5所省级特色高中,省级特色高中数量占到公办普通高中总数的1/4,引领全市高中教育由规范化向特色化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教学质量连续攀升,取得大跨步的突破。
  2024年,我市升级三个平台,加速赋能“双型”城市建设。
  升级技能人才培养平台。培养中高职毕业生1.9万余人,为企业发展和产业升级输送了急需技术技能人才。我市7所中职学校及其联办高职院校的66个专业点获准举办初中后五年制高职教育,每百万人口学校数量、专业点数量均居全省第一位,为县域经济发展留住和培养人才。
  升级产教融合赋能平台。聚焦我市产业链布局专业群,在23个中高职院校增设新能源材料应用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工业互联网技术、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等31个专业,将职业院校学科专业与产业匹配度提升到80%以上,为我市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智力人才和支撑。
  升级高等教育资源平台。滨州职业学院升本工作完成建设规划第二轮论证。滨州康养职业学院建设顺利推进,已完成相关建筑的基础验收。滨州科技职业学院新校区一期工程实现投资4.5亿元,已完成教学楼、餐厅等主体建设。
  2024年,我市夯实三大保障,系统加固教育“发展根基”。
  夯实硬件保障。年内规划新建和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20所,已开工18所,其中竣工7所、主体完工8所,完成投资8.4亿元,达到年度目标的64.6%。通过新建改扩建学校、校舍改造、梯次补位办学等方式增加学位2.7万余个,全力保障学生入学特别是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全市331所中小学对外开放体育设施,提前完成年度目标。继续为11.2万农村小学生免费提供安全饮用奶。
  夯实师资保障。全市招聘教师1756人,优选300名岗位名师配备到位,组织200名第四期“三名”人选开展2次专题研修,并赴长沙、南通跟岗研修,提升师德师能。5人入选齐鲁教育名家,入选人数、比例均居全省第三位。
  夯实安全保障。智防联动打造“校园天眼”系统,装配2.5万个校园监控点位,实现学校全覆盖。开展校园“心育”工程,创新遴选40所“心安学校”试点校,开展覆盖40万学生的心理测评,心理风险人数同比下降79%,为“心安城市”建设打牢教育基础。
  主动融入“三大战役”,赋能滨州社会经济发展
  2024年,市教育局扛牢部门职责,精心育人才、优专业、搭载体、引资源,主动融入全市“三大战役”主战场,为社会经济发展贡献出教育力量。
  育人为本,为经济发展培优所需技术人才。
  改革和优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机制,2024年我市7所高水平中职学校及其联办高职院校的66个专业点获准举办初中后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本年度招生录取2493人,精准破解县域技术技能人才流失问题,努力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人才、留住人才、集聚人才。2024年全市中高职院校共培养毕业生19151人,其中9477名毕业生升学深造、5010名毕业生直接就业;3957名毕业生选择留滨就业,留滨就业率为78.98%,为本地企业、产业输送了技能技术人才。
  对接产业,为经济发展优化调整职教专业。
  积极对接全市精细化工、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十强”产业发展需求,围绕产业链布局职业院校专业群,2024年以来在23个中职和高职院校增设31个新专业,赋能我市优势产业和企业发展。如打造滨州康养职业中专和惠民县卫生学校的医养健康专业为优势专业,目前年培养毕业生600余名,成为我市“十强”产业中医养健康产业的重要人才来源。
  升级平台,为经济发展打造产教融合载体。
  围绕“高端铝、精细化工、智能纺织、食品加工、畜牧水产”五大千亿级优势产业集群,不断升级和扩大产教融合、产学合作平台,联合发改、工信等部门打造一批“政产学研”紧密捆绑的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2024年以来新获批黄河三角洲生物经济产教联合体、邹平经济技术开发区铝业产教联合体2个省级产教联合体,新获批智慧住居与产业互联网产教融合共同体、化工安全与应急管理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2个省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推动滨州职业学院等市内优质职业院校,与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等一流高校,以及海尔集团、京博控股等知名企业深入合作,引导院校、企业和行业抱团发展,实现以教促产、以产助教。
  全力服务,为经济发展扩优院校科创资源。
  坚持和落实“与高等院校搞好互动、做好服务”理念,2024年以来引领、帮助和服务滨州职业学院升本工作完成第二轮论证,滨州康养职业学院完成相关建筑基础验收,滨州科技职业学院新校区完成一期教学楼等主体建设,实现市内高等教育资源扩优提质。联系和推动市政府与山东理工大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人才交流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共建鲁北高端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创新研究院、商用厨具先进热能技术研究院,为滨州“双型”城市建设注入新的科创智慧、技术和资源。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