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2024年09月04日
聚合“一老一小”托起“朝夕美好”
本报记者刘志勇通讯员徐文潇
文章字数:2,562

  编者按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近年来,滨城区关工委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履职尽责,主动作为,积极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献爱心、送温暖、办实事,多项工作走在全市乃至全省前列,曾获评“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助力滨城区入选“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
  即日起,本报推出“滨城区关工委系列报道”,重点刊发滨城区关工委在平台建设、立德树人、创新发展三个方面的经验做法,凝聚全社会力量,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大家围坐在一起,说着,笑着,老人动情地讲述对往昔的回忆、对今朝的认知;孩子们认真聆听着精彩的故事,不时提出内心的疑惑……在滨城区关心下一代工作中,像这样“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场景比比皆是。
  近年来,滨城区关工委积极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搭建聚合“一老一小”的关爱工作平台,托起老少相携的“朝夕美好”。据统计,在滨城区关工委团结带领下,已有2322名“五老”人员深入广大青少年的日常生活,在每年数百场的活动中,发挥着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余晖作用,担当起培根铸魂、立德树人的重任。
  牢记使命,建设硬核团队
  孩子的教育问题是现今社会大家共同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滨城区委副书记、区关工委主任张洪柱表示,过去孩子接受信息的渠道狭窄,孩子与学校、家长的角色处在一种“学教导”三位一体的稳定状态之中,在如今的信息时代,原本的稳定状态被打破了,海量的信息在学校和家长之外深刻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在这种情况下,单靠学校或家长已经很难满足孩子的认知需求,而打开教育视野,重塑教育格局,则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为了构建家校社网一体、启智润心并重、各级各部门共建的“大教育”格局,滨城区关工委全力夯实组织建设基础,加快建设硬核团队。
  滨城区选配威望高、富有责任心的退休老同志担任区关工委班子成员,由区委副书记兼任关工委主任,乡镇(街道)分管党建副书记担任所在本级关工委负责人,形成党(工)委、人大、老干办、党建办、社区多方联动,老中青结合的工作格局,进一步配强工作力量。同时,按照离退休党支部“三职合一”、企事业单位“关工委+工会”机制,大力推动关工委组织进单位、入企业、到乡镇、下社区,完善基层组织。全区34个区直部门单位、13个乡镇(街道)、121个社区、256个村居、43所学校、27所幼儿园调整或建立关工委组织,24家优秀企业建立完善了关工委组织。
  同时,滨城区关工委有效利用各种党建活动,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深入学习贯彻省、市、区各级相关文件要求,持续强化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使命和担当,在深化学习中坚定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目前,滨城区已建成一支组织完善、素质过硬的关工委工作队伍。
  主动作为,完善履责体系
  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滨城区人口约63万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比18.61%,约12万人;0-14岁人口占比17.86%,约11万人。老年人是关工委开展工作的力量之源,青少年是关工委关爱服务的主要对象。面对如此庞大的关联群体,滨城区关工委多措并举,积极搭建起聚合“一老一小”、实现立德树人的高效服务平台。
  2022年,滨城区关工委领导班子进行了新一轮调整。2023年初,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暨“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推进会议召开,同年4月,滨城区关工委组织骨干力量带着问题“走出去”,到关心下一代工作有特色、有亮点的淮安市、杭州市、嘉兴市、湖州市考察学习,在对标先进中找差距、理思路、求突破。此次考察,让滨城区关工委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看到了差距、鼓舞了干劲、增强了信心。
  滨城区关工委印发《滨城区直有关部门单位关心下一代工作职责清单》,明确了30个部门单位承担的关心下一代工作职责,系统修订完善了滨城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规范、联席会议制度、“五老”关爱团管理办法等工作制度,形成了齐抓共管、合力作为的工作局面。
  今年1月,滨城区关工委系统全面地规划了包括2类18项28条的关心下一代工作要点,涵盖爱国主义、理想信念、思想道德、传统文化、心理健康、科技素养、法治教育、家长教育、扶危助困以及基层、基地、制度、品牌建设等方面,让关心下一代工作拥有了更加具体的“路线图”。
  干出品质,推动融合创新
  “变优势为胜势,勇创新树品牌,使关心下一代工作干出‘事争一流’的品质,让老年人在干中找回自信、快乐,让青少年在学中健康成长,共同托起‘朝夕美好’。”张洪柱说,这是滨城区关工委的工作目标。
  滨城区关工委在不断学习、强化创新的基础上,按照“抓重点求实效、树典型创品牌,抓协调重指导、强基础增活力”的工作思路,坚持创品牌、强基础两手抓,锤炼队伍、建强阵地、凝聚资源、形成合力,使滨城区关心下一代工作不仅全面提质,更是亮点频出。
  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滨城区关工委以“五老”志愿者为重点,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五老”队伍建设的意见》,广泛动员政治素质高、热心公益事业、具有专业特长和奉献精神的老同志参与关工委工作,并推动“五老”数据库和“五老”档案精细化管理,建立健全“五老”常态化退出补充机制、“五老”培训机制。采取“4+N”模式,调整优化“五老”关爱团队伍,区级层面保留4个“五老”关爱团,指导各区直部门、乡镇(街道)围绕自身职能新建“五老”关爱团、“五老”志愿者队伍,新增了5支各具特色的“五老”关爱团,实现了10个乡镇(街道)“五老”志愿者全覆盖。
  在阵地建设方面,滨城区大力建设“四史”教育、法治教育、家庭教育、科技科普教育、文体艺术教育“五类基地”。目前,全区拥有省级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7处、市级14处。科学梳理和利用基地资源,滨城区关工委连点成线,精心设计了红色、法治、劳动、科普等特色教育线路,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此外,滨城区关工委不断强化“以线带面”工作,大力推广“关工委+渤海银辉之家”“关工委+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关工委+社区服务中心”“关工委+‘五老’工作室”“关工委+老年社团”的“5+”模式,进一步提升各种资源利用率,丰富各类教育活动,提高工作成效。
  近年来,滨城区涌现出了市东街道清怡社区安志桢“银辉园丁工作室”、市西街道彩虹湖社区“星空家园”孙秀兰爱心妈妈工作室等一批工作典型,还创立了“滨滨有爱·关护未来”公益服务、“心理关爱赋能成长”服务、商圈联盟服务、关爱快递小哥公益服务等品牌和模式,滨城区六中成为家校社共育“滨州模式”典型案例,为滨州市获评首批全国“家校社共育示范区”贡献了滨城力量。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