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2024年09月03日
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赵金成:
三十载无私助人 书写人生大爱
本报通讯员
文章字数:1,441
  赵金成,男,1953年7月出生,滨州市滨城区梁才街道南赵村人,中共党员。现年71岁的他30年来默默无闻地践行着凡人善举,坚持尽己所能救危扶困,为周围人、为社会立起了一道“慈善”的参天大树。他被评为山东好人、山东省十大孝星、全省敬老模范等,2016年被国家老龄委授予“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称号。
  善举轮回,敬老情燃希望
  1961年冬天,年仅8岁的赵金成因饥饿几近丧命,幸得公社党员干部相救,一顿饱饭不仅救了他的命,更在他心中种下了感恩与回馈的种子。这份恩情,他铭记于心,立誓将来也要成为帮助他人的人。
  20世纪90年代,赵金成在好心人的帮助下,自己干起了物流生意,勤劳朴实的他有了一定的积蓄。1994年深秋的一天,他因事到敬老院,目睹了老人们的生活状况。因为财政紧张,敬老院的老人吃得、住得、用得,依然还很艰苦。回到家里,一连几天,简陋的生活场景始终萦绕在赵金成的脑海。老人们辛辛苦苦一辈子,赵金成越想越不是滋味。几天后,他自己掏钱,雇了毛驴车,买上取暖煤、面粉和食用油送到敬老院。自那时起,敬老院的老人就成了赵金成心头不变的牵挂。
  三十年来,敬老院的老人需要什么,他就带来什么,小到毛巾、袜子、内衣等日常用品,大到馒头机、绞肉机、健身器材,他想尽一切办法改善老人生活条件。
  三十载陪伴,“爱老”全方位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赵金成的生意举步维艰。但他和全家人心中有一个信念,不管多难也不能停止助老。2018年到2022年间,赵金成遭遇家庭重大变故,痛失老伴与爱子,他仍强忍悲痛,将对家人的思念转化为对老人的关爱,坚持为敬老院送去温暖与年货。这份坚持与奉献,成为了他与老人们之间不解的情缘。
  2023年中秋节,他带了水饺和大蛋糕看望老人们。大家边吃边聊,个个吃得津津有味,有位老人躲在角落里专心地吃蛋糕,吃得满脸都是奶油,高兴得像个孩子。见此情景,赵金成的心情难以言状,但更多的是欣慰。赵金成关怀老人们正常饮食起居的同时,也千方百计丰富老人的文化生活。
  2023年“重阳节”临近,赵金成决定带老人们看看家乡的变化。“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敬老院里有64位老人,年龄最大的84岁,身体状况各异,带他们出游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经过深思熟虑,赵金成向街道申请协调了医护车辆和人员全程陪护。这次旅行,不仅让老人们感受到城市的飞速发展,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希望与喜悦的种子。
  心怀大爱,为他人遮风挡雨
  赵金成在敬老助老的同时,对周围遇到困难的群众同样鼎力相助。他在报纸上看到一边坚持上学一边照顾瘫痪母亲的大学生郁有祥的故事,他被郁有祥的事迹感动,他联系上郁有祥,协调学校帮助郁有祥解决了带母亲上大学的困难,更是亲自送其母子入学。在郁有祥大学四年里,他不仅资助其学业与生活,还经常和郁有祥交流日常,鼓励他努力学习改变命运。
  街道成立教育基金会,他一下捐了10万元,带动身边朋友积极参与,短短几天就募集到200多万元。
  他在媒体上看到无棣县王燕双目失明的消息,冒着雨带上慰问金驱车到王燕家中看望,鼓励她勇敢的生活。
  无棣县苏家村苏鑫鑫考上大学,其家境极其困难,他组织6名热心人前往救助2万元。
  ……
  这样的好人好事太多太多,他的事迹就像一面镜子、一股清流、一缕阳光,在他的感染带动下,既有义务为敬老院老人加工棉被的私营业户,还有免费送去取暖煤的企业职工……从单位到职工、从企业到群众,再到学生,社会各界纷纷响应,善行义举蔚然成风。
  “我从来没有想通过慈善为自己带来什么,得到什么。对我来说,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为社会做点实实在在的贡献,让社会充满更多的温暖、关爱,就值了。”赵金成坦然地说。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